无论影片中的人会有多少悲伤痛苦,但对于观众而言,所得到的感受远远不止这些。传记片对历史人物的表现,不啻为一场“造神”运动,政要商人、劳模英雄、各类艺术家等等,能值得树碑立传者,多已形成“榜样的力量”。撒切尔夫人说:It used to be about trying to do something.Now it's about trying to be someone.(过去人们总是努力要做成某些事,现在人总试图成为某个人),这似乎是沧桑智者对偶像时代、造神运动深刻洞察,但反讽的是,影片也无可避免的成为造神队伍里的一员。其实所谓的“造神”并非只有通过高、大、全表现人物非凡的人格精神,那些叫嚣要展示大人物普通人的一面,用所谓的普遍人性诠释大人物的凡人状态也可以达到此目的。在传记片中,观众想要看到什么?不是所谓的真实历史,也不单单是人物各种传奇性故事,而更是对一个普通人的看法。但这并非意味着一种平等性,因为对展现传主普通人面向的奢求在潜意识里已然将“神”或者说榜样作为前提。正如撒切尔初入国会时,主观镜头表现的那些俯视的男性塑像,令人充满眩晕感,此处除去表现人物此时抑制不住的激动外,还暴露了她已经将这些人看作了“神”,而她正励志成为其中的一员。所谓的人性、普通人,连带着励志话语,实则都是造神的添加剂。对于如今这个人人都渴望成为偶像,并且偶像遍地的时代,造神运动是无法阻挡的,但是造神和灭神也仅仅在一纸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