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我的广告

神马影院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8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记录][央视高清:故宫 全12集[MKV][720P][20.4G][国语中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0: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 影片信息 ※※※※※※※
【影片原名】故宫
【中文名称】故宫
【影片类型】纪录片
【影片时长】50分钟
【出品公司】CCTV
【出品年代】2005
【上映日期】2005 年
※※※※※※※ 详细信息 ※※※※※※※
【导  演】周兵
【内容介绍】  该片将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采取“以物说史”的方式对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重新进行解读,讲述宫闱内不为人知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从而也可以纠正以往许多戏说的电视剧造成的人们对故宫及历史的误解。
12集《故宫》将从建筑艺术、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馆藏文物,讲述宫闱内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感悟众多精英人物的命运,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见证故宫百年大修的整个历史过程。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这一年为永乐元年。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
  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
  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尽管他按天子礼仪,给这位侄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被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真正的建文帝,很可能已经逃亡在外。这件事成为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
  之后有一天上朝时,朱棣差点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
  此事之后,朱棣在南京城里经常做恶梦。他或许更加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
  站在南京皇宫的遗迹中,我们不难想像,曾经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乐皇帝,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住在南京。他开始谋划将第一京都迁往北京的行动。
  很快当年的5月份,在一次临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北京是我旧时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然而皇上的建议,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从那以后,朱棣谨慎了很多,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
  公元1403年,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迁至北京,即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这些人普遍比较富有,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
  当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涌向北京时, 在距北京万里之遥的西北草原上,蒙古帖木儿大汗指挥的铁骑大军,已经向中原开拔。大明朝的北方又面临着威胁。
  然而正当永乐皇帝,准备布防迎战时,帖木儿却突然在行军途中病故。一场大战消于无形。
  公元1405年6月,东南风吹起的时候,郑和受永乐皇帝的派遣率一支船队作远洋航行。带着永乐皇帝,向世界展现大明国威的使命驶向茫茫的海洋。据说这次航行,也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公元1406年8月,当郑和的舰队浩荡行进时,南京皇宫里发生了一件让朱棣高兴的事。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是出于永乐皇帝本人的暗中授意,还是大臣们自己揣摩上意的结果。总之在这一天的朝堂上,以丘福为首的一群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永乐皇帝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于是一场浩大的工程拉开了序幕。
  永乐皇帝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他们中有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
  这些人即将去往的地方,是四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他们这次要去开采的是楠木。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那里常常有虎豹蛇蟒的出没。官员和百姓们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丢失了性命。后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这里是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内景,当年那些被砍伐的楠木,就是被用来制作这些柱子的。那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早已难见踪影,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由松木拼凑而成的。
  这是公元2004年6月,故宫大修进行的一次运木工程。这些巨大的木材,通过现代的运输工具运到故宫,也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工作。
  那么500年前,比这些木材巨大数倍的楠木,又是怎么运到紫禁城里的呢?
  被派往四川的工部尚书宋礼,这样向皇帝描述了一次大木出山的传奇情景。有一天山洪暴发,一株大木顺流而下。遇有巨石拦路,大木发出像雷鸣一样的巨响,撞击巨石。巨石裂开大木完好无缺。后来永乐皇帝将发生这一故事的那座大山封为神木山。
  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更多的木材,从川贵湖北的崇山峻岭中依靠天然的河流和修好的运河,输送到北京。
  永乐时期为建造新的宫殿,而进行的采木工作,据说持续了整整13年。然而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也很艰辛。我们在保和殿后,看到了这块故宫中最大的丹陛石。它是在明代,由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而这样巨大的石头,是如何被运到这里来的呢?
  据历史记载,这些石头都来自于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和门头沟的青白口。这里从明清两代跨越600年,直到现在还在生产汉白玉石头。我们终于在明朝史料中,发现了保和殿后那块石料的开采和运输过程。这块石料开采就动用了一万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而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二万民工一千多头骡子,用了整整28天的时间,才运到京城。那些同样被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的御道上。
  据现在的专家学者研究,这次宫殿建设的备料过程长达近十年。
  在这十年中,北京逐渐成了大明王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这是今天我们用三维动画再现的,当年营建紫禁城时北京工地的景象。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在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中,能被历史记载下来的人,只有极少的几个。那些当年为这座宫殿付出辛劳的工匠,据说超过百万之多。他们中也不乏幸运者,有两个来自山西的工匠王顺、胡良。永乐皇帝视察工地的一天,看到他们的彩绘。皇帝扶着王顺的肩膀,对他称赞不已。
  泰宁侯陈珪,公元1406年被任命为改造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总指挥。永乐皇帝在写给陈珪的一封诏书里说:“要善待工地上的军人和民工,饮食和作息要有规律,不要过于劳累。你们要体谅我爱惜百姓的想法”陈珪一直在北京监工,直到公元1419年去世,他没有等到紫禁城落成的那一天。
  据历史记载,在参与这项工程的能工巧匠中,以老木匠金珩为首的二十多人被同时提升为营缮所丞。而其他一些著名人物,像负责石料制作的陆祥、负责工艺的蔡信,也都被历史记载了下来。
  这里是现在北京的中南海。在600多年前,紫禁城尚未建成之时, 朱棣的燕王府和紫禁城完工前的临时宫殿,就在这一区域的西北。
  公元1409年,朱棣以巡狩的名义住在这里。从公元1409年至宫殿建成后的公元1421年,他在北京度过了5年又8个月。这使得大明朝的决策、军事和行政系统逐渐北移。跟随朱棣来到北京的一个叫王绂的画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燕京八景图》,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那个时候北京的美景和风情。那个时期,北京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移民军户对郊区的屯田垦荒,使北京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北京对于这个王朝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公元1410年到公元1414年,朱棣以北京为根据地,两次跨过长城御驾亲征,击败了多年来威胁北京的蒙古部落。在一次胜利后,他检阅了所带领的庞大军队。
  就在朱棣谋划迁都北京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最亲密的一个人去世了。这就是徐皇后,他们的婚事是朱元璋亲自给说合的。怎样安葬这个结发妻子呢?陵墓理应建在南京,但是朱棣却悄悄派一个大臣和一个风水先生前往北京寻找吉壤建陵。两年后,在昌平以北20多里的地方,被朱棣降旨圈为陵区禁地。
  这就是今天的明十三陵。借徐皇后之死而建陵,大臣们都意识到这是皇上向他们释放的一个迁都信号。
  这之后南京城里的一些大臣开始上疏,直截了当反对永乐皇帝暗藏的迁都用意。很快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及参议陈祚被朱棣谪贬到农村去当普通的农民,而其余的人只好选择了沉默。
  公元1416年十一月的一天,朱棣突然诏集文武群臣,和颜悦色地与大家谈论起一个关于北京的敏感话题。皇上对北京宫殿的修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民主,而这一次群臣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不仅一致通过紫禁城尽快动工修建,还赞美起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纷纷强烈要求将明王朝的第一首都定在北京。他们说:“北京北枕居庸关,西靠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壮丽,足以控制四方,统治天下,确实是可以绵延万世的帝王之都。”朱棣多年处心积虑的迁都欲望,瞬间变成了君臣的合意。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决定意味着中国政治中心开始北移,中国地缘政治从此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政治格局直到今天。
  这是公元2005年4月10日的清晨,在故宫博物院的宫墙内出现了这样一群工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完成一项工程,就是对这座宫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这次大修将持续19年。
  在将近600年前,同样在这块地方,曾经一次性的汇集了十万名工匠,开始修建这座宫殿。他们大多来自于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今天我们无法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这座宫殿的。也无法知道他们曾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关于这座宫殿建设的正式记载在《明实录》上有这样的几句话“癸亥,初营建北京,凡庙社、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至是成。”在公元1419年,关于这座宫殿的建设只能用文字记录。
  而今天,我们却有幸能用摄像机记录这些影像。从这些大修的场景中,我们隐约可以捕捉到,当年修建这座宫殿的一些印记。
  我们的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对历史的记载产生一些疑惑。我们同样在《明实录》上看到这样的记载:“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在今天一些研究者以此为据认为,紫禁城是自永乐十五年,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建成。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如此浩大的工程8000多座房子,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不可能用三年半的时间建成的。但是无论有怎样的争论,千百年来中国古典建筑的工程方法,却一直未有大的变化。虽然距紫禁城建成已经将近六百年,但是今天工匠们使用的建筑方法依然延续着那时的工艺。这些传统的工艺,在清代被人们概括为八大作。 即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我们今天在镜头中所展示的工艺是在这次大修中所运用的。它和约六百年前明朝工匠所运用的手法,几乎是一样的。
  在公元1420年,这座宫殿终于建成了。它是在元大都皇宫旧址上诞生的。那个元大都曾十分著名的延春阁被景山所取代,而整个宫殿建筑群由北往南延伸座落在整个北京的中心地带,成为这个王朝新的神圣之地。
这里的砖瓦木石,这里的色彩,这里的空间布局,都昭示着中国人曾经的文明意志和理念。从此这里开始历经24位皇帝和众多嫔妃皇子们的悲喜人生。开始上演中国历史中许多精彩的瞬间。
  公元1421年,在宫殿刚刚建成之后,百姓迎来了那一年的农历元旦。这一天,朱棣在新落成的宫殿里,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朝贺仪式。他登上了高敞壮阔的奉天殿,接受大臣们的跪拜。朱棣和大臣们都为这座辉煌无比的宫殿所振奋与鼓舞。
  不久春天到来了。那些曾经终年在北京服役的工匠民夫和军人们, 甚至还有那些大牢中的犯人们,皇帝减赋免役大赦天下的诏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据说宫殿盖好之后,意得志满的永乐皇帝把一位会推算未来的姓胡的官员找来,让他算一下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胡回答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永乐帝大怒,把他关进监狱,并表示到时候若不着火就杀你人头。谁都没把这个人的话放在心上,大家都沉浸在新宫殿建成后的喜悦之中。也就是在这时,永乐帝派郑和第六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公元1421年5月9日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三大殿大火突然升起真的被雷火击中了。朱棣到底有没有找官员测算新宫殿的未来,
  在历史上无法考证。那个胡姓官员预测的故事,基本可确立为是一种传说。而在《明史》上关于这次火灾的正确记载是这样的:“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言简意赅无更多笔墨。
  永乐皇帝用近二十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建成的三大殿, 只存在了三个月,就毁于天火。这对朱棣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痛惜宫殿的被毁之外,更令他痛苦的是对自身的怀疑。朱棣敕谕文武群臣说:“奉天等三殿灾,我心惶惧,莫知所措。如果我的作为果真有不当之处,大家应该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好让我有改过的机会,以回天意。” 下诏求言引发了官员们的激烈反应。一部分人都抓住这个机会指责朱棣好大喜功,指陈他迁都北京是错误决策。接着,处于惊恐与愤怒矛盾中的永乐皇帝,让大臣们跪在午门前相互辩论,还处死了一位指责他的官员。
  不久之后,朱棣致力消除边患发动第六次北征蒙古的行动。但是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戎马一生的他居然从马上摔了下来,终于在北征蒙古的途中他在榆木川走向生命的尽头。
  毁于天火的大明宫殿三大殿,在永乐时代没有再进行重修工作。 之后的二十年中,曾经辉煌如梦境一般的紫禁城中央地带,是一片焦黑的废墟。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正统元年也就是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这位实际年龄只有7岁的孩子十分崇拜他的曾祖父朱棣,他一登上皇位就做了一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没有做成的事情——重修紫禁城。
  这一年的秋天,朱祁镇下诏“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又过了五年,他正式下诏重修三大殿和乾清、坤宁二宫。下诏当日工程就正式动工。
一年半之后,拖延了十几年的重建工作完成了。
  一切尘埃落定。紫禁城又完好如初,一道圣旨又昭告了天下。
  北京紫禁城,最终成为中国明清两代统治天下的最高政治中心;一座世界一座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从此傲然于世;成为我们人类历史上迄今能看到的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最终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紫禁城在重新建好后,又将面对数百年中的一次又一次灾难和重建,它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引用
[RELEASE INFORMATION]
RELEASE.NAME...: CCTV.The.Palace.Museum.EP01-EP12.HDTV.720p.AC3.x264-beAst.mkv
RELEASE.TIME...: May 03 2012
IMDB.LINK......: -
IMDB.RATING....: -
GENRE..........: Documentary
RUN.TIME.......: ~45 min.
Profile L4.1, 25/1 fps
x264 LOG.......: Ref=9, B-frame=6, me=esa, SubMe=11
BIT.RATE.......: 4800 kbps, ~1.7 GB
RESOLUTION.....: 1280 x 720, 1.78: 1
AUDIO1.........: Mandarin Dolby Digital Audio 2.0 @ 448 kbps
CHAPTERS.......: -
SUBTiTLES1.....: Chs/SUP 简体
SUBTiTLES2.....: Cht/SUP 繁体
RIP.SOURCE.....: CCTV The Palace Museum E01-E12 HDTV 1080i MPEG2 AC3-HDSTV










【下载地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5-24 20:07:3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 http://www.ncqvod.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7-16 02:49:35 | 只看该作者
看帖子的要发表下看法
zashi520.inf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7-22 13:46:02 | 只看该作者
下载看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26 19:00:33 | 只看该作者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2-9 14:17:1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神马影院 ( 浙ICP备09104941号-1  

GMT+8, 2024-11-23 10:20 , Processed in 0.1159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