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二四 发表于 2013-11-30 00:16:07

人工耳蜗不再遥远不可及 诺尔康国产人工耳蜗出世

人工耳蜗的出现使得众多的耳聋患者得到了新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听障儿童康复事业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多重度及以上听障儿童得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重建听力,回归有声世界。然而人工耳蜗一直都是被高昂的澳大利亚等公司所垄断,所以诺尔康人工耳蜗的上市引来了社会各界及媒体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延续。中国品牌的高科技产品,也逐渐进入国外媒体的视野。之前中国市场一直被高昂的澳大利亚等进口人工耳蜗系统所垄断,而优势明显的高性能低价位诺尔康人工耳蜗系统的成功销售已打破这种垄断,逐步惠及中国以及世界的耳聋患者。

不同于助听器单纯放大声音的工作原理,人工耳蜗系统将声波转化成信号直接传送至大脑。诺尔康已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人工耳蜗系统获得了产品注册证。诺尔康的投资者之一,启明投资的董事会成员梁女士说,诺尔康的国内售价9.8万人民币($16,000),不到进口耳蜗的一半。

对于主导估值近10亿美元的人工耳蜗系统市场的公司而言,这样的价格优势无疑是威胁。人工耳蜗系统的引领者,澳大利亚的Cochlear (COH)公司在结算至6月的2012会计年度的销售额超过了6亿美元。“Cochlear 一直享受着垄断”,悉尼贝尔波特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斯图尔特. 罗伯特如是说。他注意到人工耳蜗系统的价格近几年来几乎没有调整,尽管诸如电子芯片等的复杂部件,质量有所提升,但价格反而下降了。

也正是如此,美国雪城大学的听力博士,现任美国尔湾加州大学的听力研究主任,曾凡钢, 在2005年创办了诺尔康,希望能提供更经济的耳蜗。曾博士说,此项目的研究并没有受到较大阻碍,寻找项目研究人员不成问题。当谈及公司的定价时,“Cochlear在其发展过程中树立了很多的敌人”,曾教授说:“所以我们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但Cochlear拒绝此方面的采访。

诺尔康人工耳蜗系统在中国同样得到很多的支持,中国有2800万的聋人,每年约有3万新生聋儿。中国政府,中科院,公立医院等在公司成立之初,投入了启动资金的75%,3000万(相当于当时的370万美元)。曾说,通常审批的过程是3-5年,相关机构加速了此过程。在2010年进行临床试验后,诺尔康在不到一年时间内通过审批,可向6岁及以上病人植入人工耳蜗系统。

如果诸如诺尔康等低价位人工耳蜗系统在美国的销售如同在中国一样畅销,“我们预计数量可达10万台每年。” 在诺尔康人工耳蜗系统主导研发的曾教授说。目前公司着重于一些诸如建立销售队伍、对中国医生进行手术的培训等基本建设。据曾经的房地产开发商、现任诺尔康董事长李方平称,诺尔康人工耳蜗系统将扩大其销售至拉丁美洲。曾教授说诺尔康人工耳蜗系统将会考虑申请美国的注册证,希望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接受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

“印度公立机构研究人员目前正对本土的产品进行临床试验”,新德里罗克兰医院耳鼻喉科及人工耳蜗系统植入部门主任Dr. J.M. Hans说道。Hans说还需花费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临床试验,确认器械可以工作。如果该产品成功,印度产人工耳蜗系统的价格为2,500美金。

悉尼股价今年下跌13.5%,而澳大利亚基准指数上升7.4%,其在美国及欧洲市场销售疲软,亚洲市场上升。“中国呈现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执行总裁克里斯.罗伯特2月10日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称。但Cochlear必须采取新的解决方式应对本土竞争。

诺尔康的李董事长称其公司的低成本制造基地是应对澳大利亚竞争的有利优势。“我们产品的原材料是相同的”,他说“不同的是,如果我们每个人工成本是3千元人民币,而他们的是3千美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工耳蜗不再遥远不可及 诺尔康国产人工耳蜗出世